距25考研不到兩個月了,你還在堅持嗎?
今天想跟寶子們聊聊考研的必要性,希望你可以看完。
01
一年一度的大考就要開場了,每逢這個時候都是棄考的高峰期,這也屬于正常現象,寶子們不需要太過焦慮,心態要放平和。
很多考研的人在臨近尾聲的時候會遇到考研本身就是一個篩選的過程,而且附帶著一定的運氣成分在里面(懂的都懂),所以大家沒必要死磕考研這一條路。
很多人半途放棄,轉戰考公考編,但不管是省考還是國考競爭力非常大,多個人搶一個名額。
還有的人看不到專業的前景,迷茫于研究生三年后的職場是否會大變樣,從而直接棄考找工作。不能說不明智,反而這類人群是相對理性的。
考研的意義不在于考研本身,而在于你為什么考研?
是選擇提升學歷進行學術深造?是規避求職被裁員的風險?還是毫無目的隨大流......
02
據統計,近幾年來考研的棄考率逐年上升,且連年攀升的報考人數在24考研出現了下滑現象。這種報考“反差”不由得讓大學生存疑:學歷真的那么重要嗎?
今年9月,俞敏洪老師在采訪中談到研究生的就業情況:研究生畢業即失業的比比皆是。
學習瓶頸,可能是專業知識攝入不夠,也可能是。懷疑自己、太過焦慮、在職沒時間、隨大流沒方向等等成了考研大軍的棄考理由。
中國研究生數量逐年上升,高學歷人群猶如過江之鯽,但三年后的行業發展會有哪些變化,不得而知。
研究生畢業人數連年上漲,高學歷人群的涌入讓就業市場的競爭更加劇烈,找不到工作的研究生更是常見。
如果是為了找工作而考研,這在當下看來是非常勉強的。研究生三年后就業的優勢并不會高于大學畢業后直接就業,因為三年的工作經驗已經在能力上獲得了競爭優勢,而工作能力也是當下企業更看重的。
目前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有沒有研究生學歷并不重要,反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自身能力會更加被關注。
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據智聯招聘統計:今年碩博畢業生offer獲得率為44.4%,較去年下降了約21.7%。
從智聯的長期觀察來看,碩博的求職進展一直以來都好于本科,直到今年呈現出本科更好的態勢。
不敢說學歷貶值,但可以看出學歷優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開始被削弱。
從去年開始,智能化產業的涌現讓個人、企業、社會乃至時代都發現了時代紅利。兩三年的時間,市場已經被人工智能侵入。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能家居等領域開始了數字化的升級和轉型,很多崗位也面臨著“被取代”的可能。
嵌入式、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讓社會科技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了能夠順應時代發展,謀取時代紅利,各企業開始針對新興領域招兵買馬。
03
想具備求職核心競爭力,卷能力好過卷學歷。
從今年上半年的就業情況來看,IT互聯網依然是大學生最向往的行業。但各路科技巨頭、互聯網大廠在近年來都出現大規模裁員現象,這讓很多求職者開始陷入迷茫。
智聯招聘調研數據顯示,2024屆求職畢業生期望行業中,IT/通信/電子/互聯網、政府/非盈利機構、文化/傳媒/娛樂/體育行業位列前三,占比分別為26.4%、9.4%、8.9%。
IT 互聯網行業為應屆生貢獻很多就業崗位,也是應屆生最向往的行業。
據官方統計可知:
大學生“回爐”職校學技能廣受認可,超半數認為可以增加就業機會;
理工科畢業生就業進展最快;
畢業生將未拿到offer主要歸因于“太迷茫”;
9成畢業生不執著于找到“好工作”,找到工作就行;
作為曾經的王炸職業,IT及互聯網領域也沒能逃過AI時代的強力沖擊。
對于互聯網龍頭企業來說,在All in AI的時代背景下,數字化轉型已成必然,嵌入式、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突起,為各企業、求職者都指明了方向。
華清遠見推出了一流嵌入式高薪就業課程,為零基礎小白、技術轉型人群、在職提升者還有跨行轉專業的人配置了合適的全流程技術成長路線。